紗線易斷、起毛樁怎麽辦?紗線的撚度和表麵毛羽對起毛起球影響很大。紗線的撚度越高,纖維間抱合越緊密,單纖維間的摩擦阻力增大,降低了纖維在紗線內的滑移,起毛起球較少,但是撚度過高會使織物發硬,手感變差。如果紗線的表麵光潔,受到摩擦時產生的毛羽會比較少,而且纖維不易抽出,則不易起球。
織物組織結構的影響:
織物的組織結構同樣對起毛起球有著很大的影響。若針織物的結構較疏鬆,紗線之間的摩擦阻力相對就小,就會導致紗線表麵的毛羽更容易滑移到織物表麵而形成毛絨。
染整工藝影響:
前處理:
在紡紗和織造的過程中,均加入了潤滑油,若染色前不去除,布麵容易產生色漬、色花、油漬等疵病,所以必須進行去油處理。
選用非離子洗滌劑去油紗劑對織物進行前處理,能達到最低程度的殘留油劑含量;同時加入浴中平滑劑,以保證布麵平滑,在前處理中不會由於反複摩擦而引起起毛起球現象。
預定形:
合成纖維在紡絲成形中熱處理時間短,存在內應力。在織造和染整加工中,又受到拉伸和扭曲等機械力的反複作用,使織物的線圈幾何形狀和幅寬有所變化,因而產生變形和收縮,影響產品的質量。預定形的目的主要是使織物在張力作用下加熱至所需溫度,使纖維分子鏈段的熱運動加劇,從而分子重新組合、排列,內應力達到相對穩定。因此,可提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,增強抗皺性能,同時對織物的強力、手感、抗起毛起球和表麵平整等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或改變。
染色:
對於容易起毛起球的針織物,預定形後將織物的正麵朝裏並進行麵料縫合以減少正麵的摩擦。同時加入浴中平滑劑,以保證布麵平滑,在染色過程中不會由於反複摩擦而引起起毛起球現象。
後整理:
後整理加工是賦予麵料功能化和風格化的技術處理方式。目前,多采用抗起毛起球劑來提高麵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,樹脂在纖維表麵交聯形成網狀膜,使纖維表麵包裹一層耐磨的樹脂膜,減少纖維的滑移;並使纖維端黏附於紗線上,摩擦時不易形成毛絨,從而有效地提高織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。采用浸軋法對染色後的織物進行樹脂整理。浸軋工藝流程:布胚→浸軋工作液(2浸2軋,軋槽壓力2.5kg)→預烘(100℃)→焙烘(130℃,12m/min)。工藝處方:抗起毛起球劑JYD700 :用量3%~5%;pH值:5~7;抗起毛起球劑的用量不要超過5%,用量過高容易使麵料的色光發生變化,手感變硬,可以使用柔軟劑同浴使用提高其服用舒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