紡織漿紗助劑的選擇與使用,單獨使用一種或幾種主漿料,難以達到完美的漿紗效果,需用各種輔助材料即助劑來改善漿液性能,提高漿紗質量。助劑的選擇、使用與上漿效果有密切關係,其使用目的是多方麵的。使用某一類助劑,期侍它在某方而獲得更好的效果時,往往會在另一方麵帶來不利的結果。
1、柔軟平滑劑(蠟片),柔軟平滑劑的主要作用:
(1)減少漿膜的脆硬,增加漿紗的柔軟性;
(2)降低漿膜的摩擦係數(平滑、潤滑劑);
(3)減少漿膜與加熱構件的黏貼。
油劑分布於漿膜表麵與內部兩個方麵。漿紗表麵被覆的油劑膜填補漿膜表麵的不光滑,起平滑和耐磨作用。漿膜中分散的油劑使黏著劑的分子間結合鬆馳呈海綿狀,可塑性增加,給漿紗以適當的柔軟性伸度,示意圖如圖所示。
2、後上蠟用助劑:
高檔織物上漿率較高,漿膜較脆,可加柔軟劑使之柔軟,但使用量太大,影響漿膜強度。采用後上蠟則可增加漿膜的柔軟性和平滑性。
後上蠟包括:
(1)固體蠟:白蠟、蜂蠟、硬脂酸等做成蠟輥。上蠟不勻,沾在梭子上,影響印染;
(2)乳化上蠟。乳蠟配製應使得漿紗耐磨,防靜電,且易退漿。
乳化蠟如果乳化不好可能會造成蠟斑,印染退漿不盡,現在紡織廠很少使用含有石蠟的乳化蠟作後上蠟,一般用動植物油生產的柔軟平滑劑(俗稱蠟塊)或直接用蠟片(也是動植物油生產的)用於後上蠟。也有人用後上油的方式,使用的是水溶性液態蠟,其平滑效果較差,易使漿紗發生再黏。
在已使用丙烯酸係漿料上漿,其黏著性和柔軟性較優越。經紗使用油脂已不是增加其柔軟性,而主要是增進耐磨性。烘幹的紗,在表麵塗一層油蠟,增進了漿紗的平滑性,未進入內部,對柔軟性影響不大。
結論:
紡織上漿時,助劑用量比較少,但種類多,性能各異。充分了解各種助劑的特性,根據於纖維種類、紗線結構、織物規格、織造條件、主漿料本身的特性等因素,正確使用紡織助劑,對提高上漿質量是很有幫助的。